亚洲电视网

全球微动态丨成大人物 | 刘锋:一头汗、两脚泥、满腔情,只为做好这件事!

来源:成都大学 时间:2023-02-25 19:00:59

“两年后让自己的名字刻进每一位村民的心里”。这是一名高校驻村干部为自己定下的“宏愿”。

从农家子弟,到一身戎装的军人,再到一名高校行政人员,刘锋的人生角色不断转换。而今他又折返乡村,“一头汗、两脚泥、满腔情”的奔忙,书写下乡村振兴大时代下个人的小小注脚。

他是刘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办工作人员。2021年8月至今,作为成都大学挂职九寨沟县南坪镇刀格坝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工作。


(资料图)

当好“土干部”

2019年11月,刘锋转业进入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办公室工作。因为军人的经历,他一直关注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了解到学校也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在川内还有定点帮扶单位,他便很希望有机会参与到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中。

机会来了。2021年6月,刘锋得知学校要选派两名驻村干部前往九寨沟县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时,他当即向学院领导表达了前往的意向,“我自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有机会再次回到自己的来处,锻炼自己,为百姓做实事,实现自己的价值”。学院领导表示给予他百分百的支持。

但亲情关难过。刘锋2019年从部队退役转业回到成都,结婚几年因为工作关系一直与家人聚少离多,驻村意味着好不容易实现的团圆又将面临分离,家人虽然表达了不舍,但最终还是认可了他的决定,支持他的工作。

刀格坝村地处九寨沟县南坪镇,是成都大学定点帮扶村,距离成都市近9个小时车程。驻村,让刀格坝村的一切与刘峰从此有了千丝万绕的联系。

经过学院推荐,学校考核筛选,2021年8月,刘锋第一次踏进刀格坝村。虽是第一次来到这儿,刘锋却倍感亲切。“看到陈爷爷、春桃姐、九女子姐等村民热情洋溢的笑容,虽然我听不懂他们说的民族语言,但能够感觉得到他们非常欢迎我的到来,心理特别温暖。”

“多听、多看、多了解”,刘锋明白只有深入了解“土情”,才能当好“土干部”。出发前,他积极与上一届的挂职干部联络,探讨当地基层工作的具体情况;主动对接南坪镇驻村工作的领导同事,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掌握基本情况;认真梳理刀格坝村的资源,思考如何依托刀格坝村现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乡村旅游。他在心理默默告诉自己:遇到任何困难都不退缩。

抱着“了解百姓生活状态,收集基层声音,为百姓做实事”的想法,他闷头扎进刀格坝村的帮扶工作中,三个月的适应期过后,他下定决心要在两年后把自己的名字刻进每一位村民心中。

在刀格坝村,有一部分村民是藏族群众,语言便成为了刘锋驻村工作的第一道“拦路虎”。刚开始村民说藏语,刘峰完全听不懂。后来,他就每天到村民家中闲聊,与他们拉家常,请村干部帮忙翻译。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已经可以较好的和村民交流沟通。

刀格坝村的发展基础较薄弱,针对村子的实际情况,刘锋主动对接县上乡村振兴局、农科局,邀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水果种植、中药材种植情况,经过村基层组织与村民共同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刘锋还主动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协调校地资源,为村民想办法、想对策、谋福利。他从招商引资、惠民政策宣传,与村镇县各部门衔接联络、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多方面着手,理思路、找项目、引资金,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心竭力。

当好“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既是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的职责定位,又是基层干部一人身兼多职的真实写照。 要当好“下面一根针”,刘锋知道要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驻村一年多来,刘锋协助南坪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及其他临时性工作。在刀格坝村,刘锋和其他驻村队员每周必进脱贫户,为村上考上大学的孩子申请助学金。人居环境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草原)防灭火、禁毒巡查、防汛、河道清理整治、疫情排查宣传、惠民政策宣传……驻村工作繁杂琐碎,在脚踩泥土的奔忙中,刘锋深刻认识到,青年干部要善做基层“一根针”,以最快速度找准发力点,最大程度输出自身价值,通过穿针引线,将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千条线”缝制成回应人民群众急切向往与殷切期盼的美丽画卷。 刀格坝村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老人看病远、看病难,为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刘锋和驻村干部们积极对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九寨沟县医院、九寨沟县疾控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多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关爱群众健康”义诊活动,邀请心血管、眼科、呼吸道感染等方面的省级医疗专家在村委会为村民进行会诊,同时针对各种疾病防护和健康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为村民现场开方、发放药品。在春节前组织挂职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上门慰问孤寡老人,另外他还联络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为村上脱贫户做免费股骨头坏死手术。 当好 “勤务员”“老百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办公。” 刘锋和驻村工作队员们把“办公桌”设在群众家中,把“上班表”排在了田间地头,把上门办事的工作模式变为主动深入群众的实践机会。 嘴勤、手勤、腿勤,把群众当家人,把诉求当家事,要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才能建立起亲如一家的干群关系。 亲身的体验让他感受当地教育水平的不足,工作之余,刘峰还支起小课堂,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学习。多年的部队生活让他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他计划着为全村儿童上一堂国防教育课。一有空闲他还会帮助留守老人做家务。刘锋说,驻村以来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他为村上五保户村民劈柴干家务时,村民把牛奶拿给他喝以致感谢,牛奶是过期的但却是村民心中很珍贵的东西。“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牛奶。”刘锋笑言。 走村串户练就“铁脚板”,闲话家常应知百家事,成了刘锋工作的法则。“让自己的名字刻进每一位村民的心里”,这一最初立下的目标也已基本实现。刀格坝村二组村民陈春桃说:“刘锋等驻村帮扶工作人员特别辛苦,经常走村串户,为老百姓做实事,帮忙做农活、打扫卫生,宣讲党的政策很到位,特别是夏天洪水、塌方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总是冲在第一线、跑在最前面,在疫情防控中也是奔波在第一线,保护老百姓,很感谢他们!” 谈到驻村以来最幸福的时刻,刘锋说:“每当村民对我说,‘小刘、刘老师你辛苦了,谢谢你’时最感觉幸福”,当地淳朴善良的老百姓他最喜欢。 背井离乡,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成为必须应对的考题。他时常想念家人,尤其是怀着身孕的妻子。过去几年在部队工作导致与家人聚少离多,因驻村工作又要分开生活。两到三天一次的联系,他们互相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对家人,他满怀愧疚。对工作,他未曾后悔,家人也表示支持。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切实履职尽责、在今后的工作中做的更细致一点、更出色一点。” “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亲如一家”他用这三个词概括自己的驻村感受。 行走在乡间,扎根于泥土,刘锋用实干诠释新时代的为民初心,用奋斗书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当前,人们对肝炎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甚至恐惧和歧视。只有正确认识了“肝炎”,才能做到积极主动预防,并配合规范的治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主动了解,积极预防,共同遏制肝炎的危害。

往期推荐

成大 从心动到热爱

在成大,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等你来续写

成都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大型双选会邀请函

|做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

文:车梦婷闵秀玲 杨启金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倪沛熙

投稿邮箱:3145727961@qq.com

X 关闭

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电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