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电视网

北斗又“上新” “吉星”飞天再高照 世界今日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3-05-18 06:16:56

时隔千日,北斗卫星家族又“上新”。北京时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资料图片)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顺利入轨,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完成混合星座建设,提前半年完成组网任务。同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这颗卫星将运行在地球上方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作为北斗家族的第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全方位升级后,这颗卫星的本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在太空中大显身手。

与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不同,北斗三号系统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地球中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批组网星发射入轨;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完成混合星座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冯文婧表示,此次发射的第56颗北斗卫星继承了前序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力大本领强”的鲜明特点。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承担着“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的重任,它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吉星”。

冯文婧介绍,这颗北斗卫星具备北斗三号系统的鲜明特色,即具备无线电导航、无线电测定、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站间时间同步和定位五大本领,可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及增强服务。“这颗卫星的‘上天’,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就像从‘三通道’拓宽为‘四通道’,服务能力也随之变得更强。”

研制立项之初,这颗卫星被确定为“备份星”。作为“小老弟”,这颗卫星虽然与“哥哥姐姐们”在同一阶段生产,但注定要经受考验和磨炼。

天上的“在轨星”运行得好,让研制团队相对心安;地上的“备份星”发射入轨的需求不那么迫切,则给研制队伍带来了考验。按照总体策略,卫星必须时刻在地面待命,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在“两个月内具备随时出厂的条件”。发射时间不确定,保障方案就难以确定;在地面长期存贮与天上环境不同,需要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

回顾来时路,中国北斗奋斗不易,建成不易,“上新”不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说:“一个新事物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尤其是在技术基础薄弱,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探索着,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

据专家介绍,由于发射时间不确定,研制队伍难以在开展存贮之初,就清晰把握发射流程计划。为此,研制队伍对地面存贮薄弱环节和敏感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以半年为单位,为满足不同可能发射时间制定了多个地面存贮方案。

据统计,该星的整星加电测试时间超过2000小时,较前序卫星多出近1000小时,在出厂前,还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补做了测试项目。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务。在那之后,北斗卫星研制队伍沉下心来,持续苦练内功,认真做好北斗“备份星”有关工作。1000多个日夜之后,他们再次进驻发射场,助力中国北斗再“上新”。

“名为‘备份星’,实为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师、卫星系统首席设计师谢军表示,这颗北斗卫星在“入列”之时即会发挥作用,将有效扩大短报文服务区域,提高精密单点定位能力,肩负起提升系统服务连续性和健壮性的重任,支撑系统稳定运行。

“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北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了新的坚实一步,拉开了中国导航事业发展新阶段的序幕。”谢军说。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X 关闭

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电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