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电视网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⑧下饭“神器”涪陵榨菜-当前头条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3-01-15 15:26:57


(资料图片)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如今的涪陵榨菜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喜爱的下饭“神器”。本报记者黄汉鑫摄/光明图片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探秘⑧】

“啥子?榨菜还曾经是奢侈品?!”看着记者吃惊的表情,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林辉乐了:“最早的涪陵榨菜可是在上海外滩有专卖店的!那时产量少,运输成本高,上海人把涪陵榨菜作为赏戏休闲时配茶的点心,绝对是奢侈品!”

涪陵榨菜名头很响。可榨菜与涪陵又是何时结缘的呢?从清乾隆年间《涪州志》记载的青菜头种植时间来看,至少从18世纪初就开始了。“民间有一种名包包菜……渍盐为菹,甚脆。”此时,涪陵榨菜已初见雏形。

作为涪陵榨菜原料的青菜头,是大自然赠予涪陵独一份的“宝贝”。“每年9月白露节气前后播种,10月移栽。12月到来年2月是主要生长期,这时,恰遇涪陵冬季低温,青菜头生长速度放缓下来。”漫步田间,陈林辉介绍,得益于长江沿岸紫色土壤富含的微量元素,青菜头缓慢地将营养储存在一个个小鼓包中,不仅营养价值更加丰富,口感也更紧实脆爽,“移栽至别地,就算能成活,青菜头在生长期遇暖则变松变软,没了‘涪陵味道’”。

巴蜀盛产食盐,这个机缘巧合,让青菜头与当地源远流长的腌制饮食文化发生了奇妙碰撞——1898年,商人邱寿安和管家邓炳成巧借豆腐干制法,将青菜头用木箱压榨出水,再辅以腌制工艺——“涪陵榨菜”横空出世,更在其后一百多年时光中征服了食客们挑剔的味蕾,逐渐享誉全国。

如今,超过50万农民从事榨菜种植,10多万人在加工、销售运输、辅料包材等供应链上下游从业,共同创造了上百亿元产值。

(本报记者黄汉鑫李宏)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电视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